第1569节(第1/3 页)
期间王通还刻意放缓了几分脚步,他和朱祁镇的距离很快便从一米多被拉到了两米。
若非王通曾经在朱祁镇刚出现的时候上前摸过数字人的身体,但最终只摸到了一团空气,他说什么都不会相信这位朱先生是个虚拟的角色。
实际上。
此时发出惊叹的不仅仅是王通与张莹,会展中的其他游客同样也都在感慨数字人的神奇,只不过各自的声音都被全盔隔绝在了设备之内罢了。
“……”
接着很快,王通与张莹便来到了最靠外的一间展柜旁。
“两位。”
来到展柜边后,朱祁镇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讲解员一般伸出手掌,对着柜面说道:
“如你们所见,北12厅内陈列的便是《永乐大典》的所有原本。”
“《永乐大典》成书于公元1408年,全书22877卷,两卷为一册,算上目录一共有11095册,字数373849572字。”
“而最前方这处展柜之内,陈列的则是《永乐大典》的……第一册 。”
听到朱祁镇这番话。
王通与张莹连忙来到展柜前,隔着玻璃看起了展柜中的物品。
与展柜古风的外饰不同,展柜内采用的是金黄格调的垫布,看起来相当大气,垫布中央则放置着一块打磨光滑的木板,木板上静静躺着一本书。
这本书通体深黄色,框纵大概30x20厘米左右——当然了,这是肉眼判断,实际上的规格应该是30x23。
或许是由于太过久远的缘故,尽管国博方面已经做过了精细保养,书封上依旧有些岁月的痕迹,左上角还缺了一个大概零点几平方厘米的小角。
而这张满带岁月痕迹的封面处,赫然正写着几个字:
【《永乐大典》(卷1)】
看着这几个清晰的繁体字,王通握着张莹的手掌忽然加了几分力。
这就是……
《永乐大典》!
华夏乃至人类历史最伟大的百科全书,在古代王朝唯有华夏才有能力修著的……旷世巨作!
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,王通已经被网友们科普了无数遍《永乐大典》的价值所在,它的出现,代表了华夏的古文明史有了完整的传承与资料。
不夸张的说,这部书之内有着华夏的根!
当然了。
如今网络上依旧有人在诋毁《永乐大典》,比如王通前几天还看到有人在阴阳怪气【太好了,《永乐大典》出世,牛顿这下真是中国人了】。
还有人则阴谋论这是兔子们编撰做旧的假新闻,亦或者就是在说什么【《永乐大典》只是明代的书,你怎么知道明代人没有改过历史?】。
不过大多数网民还是比较清醒的,例如最后那个评论下方便有一个点赞数比评论还高的回复:
【老子不信明朝人,信你个鞑子写出来的四库全书?】
只能说有才的网民还是多……
“王先生。”
就在王通有些出神之际,一旁的朱祁镇忽然开口说道:
“你想不想亲手翻翻这本书,看看里面的内容?”
王通的奇妙之旅(中)
“你想不想亲手翻翻这本书,看看里面的内容?”
听到朱祁镇的这番话,事先毫无心理准备的王通不由微微一愣。
不过很快。
回过神的王通顿时瞳孔一缩,猛然抬头看向了一旁的朱祁镇:
“朱先生,您说什么?我可以翻阅《永乐大典》?”
朱祁镇点了点头,轻笑着朝王通摊了摊手:
“当然可以了,王先生,毕竟我们这次可是高新科技主题的文物展览。”
“像我这样的数字人都能出现在你面前,翻阅《永乐大典》似乎也不是什么特别离奇的事儿吧?”
王通闻言再次一呆。
好像……有点道理?
正如朱祁镇所说,连他这种数字人都能复刻出现在头显设备里,那么通过技术让游客‘摸’到《永乐大典》在技术上还真不困难。
只不过在朱祁镇点明原因之前,王通没想到这一层罢了——毕竟大多数展览都是不允许游客触摸文物的,甚至很多展馆连展柜的玻璃都不允许游客接触。
尤其是如今的国民素质逐渐在提高,很多游客哪怕不需要博物馆提醒,也都会主动与展物保持一定的距离。
这种行为谈不上刻板印象这种贬义词,但归类到潜意识分类还是没啥问题的。
“……”
随后王通与张莹对视了一眼,转头看向了朱祁镇:
“朱先生,我要怎么样才能拿到《永乐大典》?也是点击虚拟键吗?”
说罢,王通还在展柜四周扫了扫,想要找到闪烁着的提示按钮。
在他想来,获取《永乐大典》的方法应该与之前更换导游形象一样,也就是点击展柜周围的某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