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(第1/2 页)
妈妈跟小姨讲,说这小姑娘心气高,问她长大要做什么,她说要当科学家。
小姨好笑,问小女孩,你要当科学家啊?
小女孩答,是呀。
你知道科学家做什么的?
小女孩答不知道,但是——
“我就要当!”
童言无忌,听得方知雨满心怀念。
小时候谁还没做过当科学家的梦?她也做过,但是没做太久。
她是个很爱做梦的小姑娘,梦多到母亲方丽春念叨她,做人没定性。
但好歹有一个梦她做得最久,那就是当导演。
方知雨回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。
她所在的小县城常年落雨,云雾缭绕。但她却总觉得在自己的记忆里,大多数时候都晴空万里——
在无常降临之前。
念想
她和方丽春生活的小县城在黄山以东, 地方虽小,却是名人故里。
方丽春靠方家和打拚,经营着两处高山茶园, 种茶卖茶, 生活比村中其他人优越。母亲独自供她去县城读书,所以她平时努力认真,成绩不错, 就是爱做白日梦。
小地方的教育更重视基础学科,加上这里自古商贾辈出、文风昌盛,县中学的孩子要么没有宏愿,要么也是想成为大商人、大文豪、科学家。就她奇怪,长大了想拍电影。
话虽如此, 方知雨还是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个同道中人, 名为汪润, 大她一个年级。汪润漂亮出挑,梦想是当电影演员、做演技派。两个人一拍即合。
县城离村上坐车要一个多小时, 高中学业又繁忙,所以方知雨那时不是每周都回家。在县城度过的周末, 偶有闲暇的时候, 电影院就是她和汪润的圣地。其次是网吧,因为网吧也可以看电影, 还可以下载,选择比电影院里多, 消费还便宜。
小地方,加上早年时对年龄查得不严, 放她们和其他学生一并进去。别人玩游戏,她们找电影。在白日梦中, 青葱岁月像春雨后抽新芽的茶叶般,轻悠悠、脆生生。
除了看电影之外,她们也一起看书。谁还没有在青春期喜爱过文学呢?尤其是,她们还有一个很优秀的语文老师。
现在回想起来,章锦绣那时也才20出头。大她们不过几岁,但在方知雨和汪润的眼里,她可是百分之百的大人,象征着成人世界和绝对正确。刚毕业分来实习的时候,章锦绣带汪润她们那一届。后来转正没随孩子们升年级,而是重新回到了高一,成了方知雨的语文老师。虽然不教她了,汪润却还是爱拿着课业来找章老师解答。方知雨也是问询的常客,就那么认识。
章老师大学在宁城上。去大城市受过一圈影响,人又年轻,令她和其他语文老师完全不同,想法前卫许多。听说她们喜欢电影,章老师告诉她们不要单是喜欢,电影也可以成为工作。
她们那时还只是做白日梦,从没想过自己真能和电影联结。章锦绣却成了那座桥梁。她说,想争取到这份梦寐以求的工作,你们现在就要好好学习。为什么呢?因为你,想当导演,那以后可以考虑导演系;而你,想当演员,就考表演系。电影学院还有很多其他科系都是你们可以选择的,比如戏剧文学。所以你们知道吗?梦想都有可实现的途径,但你必须付出汗水。
从章锦绣那里,方知雨看到一扇全新的门。这扇门把白日梦化为切实的可能,化为我今天该为之做些什么。如何提高成绩、怎么离目标近一点,突然都变得有了意义。
章锦绣还会给她们介绍课外书,甚至包括一些在其他语文老师眼里“不务正业”的杂志,什么《萌芽》,《格言》,《看电影》……她把必修教材里没有的名人名篇也排进课堂,让大家一起阅读赏析。
其中方知雨最喜欢的一篇,就是余光中的《听听那冷雨》。即使背不下来,逐字逐句读也读过很多遍,还在暑假的语文作业里做过摘抄、写过感受。
首先,细雨飘零的天气她就很喜欢,因为山间绿野会湿润一片,还因为她的名字里就带着一个“雨”字。对着田野、青山和云雾,她都念过这篇文章。一边念一边感受文字,画面,和字里行间雨的气味:
第一句是“惊蛰一过,春寒加剧”,之后是料料峭峭、淋淋漓漓。画卷展开,从长巷短巷,到乡里城间,最后晕染到整个国度,再从现实漫进文化……
在这片散文里,方知雨还找到了自己的故乡:
“杏花,春雨,江南。六个方块字,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。”
可不是,她的皖南就是这样。
在高山茶田读它是最好的。抬头是“白云回望合,青霭入看无”;脑中是深色雨景、撑伞的浪漫少年人;最后向下俯视山脚的村庄。真隽秀,就像一张闺中女子使用的方块手绢。她的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