拆迁村暴富日常[九零] 第13(第1/4 页)
刘二伯也没想到陈今会这么轻易答应,心头狂喜,立刻应下道:“那行,我今天回去就和你爷爷奶奶说,做几个你喜欢吃的菜。对了,你最喜欢吃的是凉拌猪耳朵对吧?”
不提还好,一提就让陈今想起有次去刘家因为一盘猪耳朵引起的打架,她按着三伯家的堂弟一顿揍,“惹事今”也从那时成了她的花名。
显然,刘二伯是记不得还有这件事了,有些你记得牢牢的“仇”,在别人眼里无关紧要,要是你还非得提,可能只能换来轻飘飘的一句:这点小事也值当你一直念着?
陈今轻呵了一声。
刘二伯在郊区工厂的公交站点下了车,三舅才问:“你怎么想的?”
“咱们下车了再说。”这车上还有桥西村的人,她说的话不能让他们听了去。
等到了秀丽小区,三舅急着追问,陈今就道:“和大舅去市中心买房那天,大舅说了,我们桥东村和木塘村是规划出来做科技园和工业园的,城郊那一片工厂以后可能都要搬迁,空下来的地和桥西村那一片,很可能要搞房地产开发。大舅让我去试试看,能不能在桥西村买几块地下来。”
三舅琢磨了许久,有些不敢相信,“那一片搞房地产开发,能有赚头?”他半辈子下来做的都是苦力活,也搞不懂现在的这些经济发展是什么个情况,但他有点好的,就是知道大哥见识多看得长远,跟在后头赚一点都够他用的了。
就拿桥东村来说,要不是大哥早让他们加盖房子、种桃树,能有这么多赔偿款?虽然桃林那一片没被划进拆迁范围,但他们确实拿到了钱。
那几家听了大哥建议加盖了房子的,都夸他大哥有远见。
陈今原来也不懂,但大舅给她分析过,她就觉得桥西村以后应该能赶上拆迁。
“三舅您想啊,桥东村和木塘村都改成了科技园和工业园,里面的工人总得要住宿吧?就算就算那些公司工厂提供住宿,也还是有人想要住自己的房子或者出来租房单独住的。那桥西村和郊区那些地方不是正好?就算是桥西村拆迁不成,有块地在那也可以建房子出租出去。”
三舅点点头,“说的有道理。但是桥西村能给你批宅基地?”
陈今两手一摊,“不确定,所以我去试试看。”
甥舅两人在秀丽小区大门等了十几分钟,家具厂的人就开车送货来了,一次拉不来那么多,得分几趟。陈今在小区门口的保卫室做了登记,跟在车子后面去了二号楼。
他们几家买的房都分别在2号楼、4号楼,陈今和三舅上楼去开门,让家具厂的工人搬运家具上来。中午陈今出去买了盒饭回来吃,下午一点多,大嫂孟琳拿着大舅买的25套房的钥匙过来了。
孟琳一来就找陈今打听她在市中心买房的事,问是哪个楼盘,买了多大的,花了多少钱。陈今都一五一十地说。
孟琳若有所思,“你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,买好楼盘也正常。”不知想起了什么,冷哼了声,“婷婷也说要买翰林苑的房子呢。”
陈今微笑不说话。
她看出来大嫂的不满意了,肯定是觉得陈婷“狮子大开口”要个上百万的房子,但是她和大舅感情再好,也没立场发表意见啊。钱是在大舅手上,又不归她管。
三舅等大嫂下楼去时,才小声和她道:“你大嫂觉得他们是长房要拿一半,但你大舅那建筑公司还要钱周转,没打算给他们分,所以才拿钱出来给买了房产分给他们。”
说着就叹了声气,“儿女都是债哟。”
陈今乐了,大舅和三舅都说了一样的话。
到了下午两点,陈今下楼等说好要过来看房的几个租客,他们还带了八个朋友一起过来。
牵头组织的人名叫白新平,在西城区一家商贸公司上班,老家在北方,毕业了三年多,现在升了主管工资待遇涨了不少,本来还犹豫要不要搬家的,赶上桥东村拆迁还促使他加快了搬家的计划。
幸好,他这正要找房,小房东就有房子出租,秀丽小区到他公司,坐公交车只要三十分钟。
陈今直接带人上楼看已经组装好家具的房子。
“2号楼都是一室一厅的格局,家具是今天才送来的。总共10套房,都在八楼。有些朝向的采光更好一些,你们是最先来的,你们看中了可以先挑。”从801到810,都是她的,非常好记。大舅和三舅的房子分别在6层、7层,虽然一层楼有15套房,但他们都是选一层楼连着的。
加上白新平,来的人总共有十四人,来之前就了解过了房租,要租一室一厅的只有两个人,都是已经结婚的。白新平就是其中一个结了婚的,他老婆今天请不到假没空过来。
“你们也看看,看完这边再去4号楼,两室和三室的房子都在4号楼。”陈今带他们从801开始看,里面的东西都一样,没什么好选的,就房子朝向不同。
白新平从门口看进去,里面地板都铺了瓷砖,墙体都粉刷得白净,玄关往前,左手边是厨房,右手边是卫生间。厨房砌了